找到相关内容69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圆满的教程----《心灵的慧灯》第二章 中国佛教宗派略论(一)

    天台宗没有大的发展,只局处于吴越一带地区,守其教脉而已。到了唐代,使天台教观真正发扬光大的是人称妙乐大师(亦称荆溪大师)的一个人,他就是湛然大师,俗姓戚,家居常州荆溪。湛然大师驳难禅宗,批判法相宗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0562461.html
  • 莲宗诸祖生平与思想(2)

    ,投武林理安寺箬庵问公出家。出家后,精进修持,肋不至席地修了五年,契悟法源。   问公圆寂后,大师住报恩寺,遇同参道友息庵瑛师,劝大师修净土法门。又遇钱塘樵石法师,引导大师修习天台教观。大师与樵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1162467.html
  • 谈心之回归

    度沉醉于无明大梦中的众生,于不可说中假立名言而说,唤醒无明大梦中的人儿,以文遣文,使人因指得见月,了达宇宙人生的真相,使众生的心有所归宿,免受轮回之煎。行者依此教理,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教观相成,行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1862541.html
  • 弥勒净土法门概要

    萨婆多部出家。后修定得离欲,思惟空义不有得入,欲自杀身,宾头卢阿罗汉在东毗提诃观见此事,从彼方来,为说小乘空观,如教观之,即便得入。  中得小乘空观,意犹未安,谓理不应止尔;因此,乘神通往兜率陀天咨问弥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4062608.html
  • 法藏的圆顿思想

    不过这样的一个说明,已经包含法藏的华严教观的基本性格,亦即是无碍的圆顿理念。不论从义理传道、信仰乃至修证法门,皆可以看到圆顿理念的无碍本质。本节当中,我们从义理面来分析这非为方便  宜的华严经教,法藏...注10,页640中。  第四节 法藏的观法  4.1 教观相即  天台的“教观双美”与“教观不二”显示出宗教智慧和实践力量必须合一而不能偏废,智者大师常以车之两轮或鸟之双翼来比喻教观二而不二的重要性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762655.html
  • 启绝学于再生 显悬壶以济世——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微

    。太虚大师对唯识学的贡献还表现为倡导教观合一,注重唯识学在修学上的实际应用性。从而间接地将本属纯学理性的唯识学作为其教理、教制、教产三大革命的理论基础。  唯识学在一般学佛者中间,往往被视作系缺乏具体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25762986.html
  • 当代名僧巨赞法师传略——仅以此文纪念巨赞法师逝世十三周年

    经太虚大师介绍,至杭州灵隐寺依却非老和尚披剃出家,法名传戒,字定慧,后改名巨赞。同年,在宝华山隆昌寺受具足戒。  法师出家后,究心法义,遍览群经,对法相、唯识、天台教观、华严义理、四论、禅宗等致力尤多...

    朱 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54463051.html
  • 则天武后《大乘人楞伽经序》与法藏《人楞伽心玄义》

    也许是其意识到老安等主张的结果所至。法藏,于显庆六年(661)年或翌年于智俨处参学,麟德元年(668)从即将临终的智俨处,继承了上述的顿教观,也就是禅宗观。  法藏初期作品的《五教章》中,曾略抄并引用了...

    [日本]石井公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90163399.html
  • “理性”与“觉性”—中国佛学与宋明儒学的一个公共话题

    工夫,如法藏之言种种自万法之相摄相入者,如贫儿之说他人之富贵,画饼之终不能饱。昔人言不读华严,不识佛家富贵。然识佛家之富贵而仍为贫儿,则亦未胜于不识。则禅宗之重心悟而弃教观,即可视为华严宗之向上一着。 ...

    冯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2863719.html
  • 《圆觉经道场修证仪》 “礼忏法”新探

    礼赞文及忏悔文。陈隋之际,天台智者大师依天台教观,将大乘佛教的理观与忏悔相结合,制作了许多礼忏仪,为后代忏法的发展,奠定了开创性的基础。  唐代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期,承汉魏以来数百年发展的结果,...

    圣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5863809.html